火焰的形状有宽、长、窄、短四种概念来确定,我厂pillard燃烧器在设计的时候,厂家根据我厂提供的煤粉质量分析报告设计最佳的火焰形状是在(0、0)位置(各风管道的通风截面积在0、0位置时为通风量最大),这时候就能够得到理想的火焰形状,完整而有力。燃烧器的结构如图:
该燃烧器调整火焰的形状是通过调整各管道的通风截面积来实现的,在(0、0)位置时,轴向风和轴流风的通风截面积达到最大,根据调整风量来得到合理的出口风速。
火焰的宽度和长度是由轴流风的风量及风速来决定的,一般来说,轴流风的风速和风量的加大,(在轴向风不动的情况下)将得到宽而长的火焰,轴向风的风速和风量的加大(在轴流风不动的情况下),将得到窄而短的火焰,火焰形状的确定是通过轴流风和轴向风的相互影响,相互制约而得到预期的火焰形状,火焰形状的稳定是通过中心风来实现的,中心风的风量不能过大,也不能过小,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达到稳定火焰的目的。对于我厂的情况,中心风的压力应该控制在60mbar~80mbar之间比较理想,轴流风在240mbar~260mbar,轴向风在230mbar~250mbar,各风道的通风截面积不小于90%的情况下,对各参数进行调整。对于以上所有的调整,要想得到火焰形状的改变需要有稳定的一次风出口压力来维持,通过稳定燃烧器的总压力,改变各支管道的通风截面积来达到改变火焰形状的目的。具体火焰形状的变化如下图:
在调整火焰形状的时候,要杜绝走极端的现象,当火焰过粗的时候,此时也会很长,很软。当火焰过细的时候,火焰又会太短,烧成带要求火焰具有一定的长度、宽度、位置和温度,并保证火焰的形状完整、活泼、有力,这就需要我们长期的观察和总结经验。
下面通过煤质的变化对于火焰形状的趋势做一概括:
(1)当煤灰份变高时,煤粉的燃烧速度变慢,火焰变长,火焰的燃烧带变长,如何调整火焰使其在最佳的状态下煅烧,应该从以下几点考虑:(1)提高二次风温或利用更多的二次风,加强一次风和二次风与煤粉的混合程度 (2)降低煤粉的细度和水分(3)改变轴向风和轴流风的风量比例(4)增加一次风风量,减小煤粉在一、二次风中的浓度
(2)当煤的挥发份变高时,煤粉发火快,焦碳颗粒周围的氧气浓度降低,易形成距窑头近,温度偏低,高温部分变长的火焰,此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调整火焰的形状:(1)增加火焰周围的氧气浓度(2)增加轴向风的风量及风速(在原有火焰的状态下)(3)增加一次风量
(3)当煤的水分增加时,煤的水分有内水和外水之分,外水的水分可以通过适当提高出磨气体温度降低水分的含量,而内水需要在110℃左右时,才能蒸发,对于煤磨想降低内水的含量是很困难的,内水高的煤粉通过燃烧器入窑,火焰将会变长,燃烧速度变慢,火焰温度低,黑火头变长,这时应该考虑适当加大二次风对火焰的助燃作用,增加二次风与一次风的风量混合;提高二次风温;适当把燃烧器退出一些,利用二次风提高火焰的燃烧速度等手段以达到提高火焰温度的目的。
下面从燃烧器的位置对窑况的影响做一简要论述:
一般来说,在安装时,燃烧器在处于水平位置时中心点与窑的截面中心点同处于一个点上,每次检修结束前对燃烧器的位置多进行一次校正和核对,正常生产时,如何对燃烧器的位置的正确与否进行判断,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浅谈一下如何调整在煅烧时燃烧器的位置。
(1)从窑面上看,火焰的形状应该是完整有力、活泼的,不能冲刷窑皮,也不能让火焰顶住物料煅烧,正常情况下应该火焰的外焰与窑内带起的物料相接触,如果燃烧器的位置太偏上,火焰会冲刷到窑皮,筒体局部温度偏高,降低窑衬的使用寿命,且烧成带的窑皮会向后延伸,窑内的热工制度紊乱,严重时,投料煅烧不久就会红窑,此时应该适当地调整燃烧器,使其向物料方向靠近,使火焰的外焰与物料接触,如果燃烧器的位置离料太近,火焰会顶住物料,冲击在料子中,造成顶火逼烧,未完全燃烧的煤粉被翻滚的物料包裹在内,烧成带还原气氛严重,物料中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,形成黄心料,降低熟料的质量,还原气氛严重的窑内气体被带入预热器系统,入预热器的物料与还原气体混合,降低物料出现液相的温度,使预热器系统结皮,甚至堵塞,影响窑的正常煅烧,此时应该适当地调整燃烧器离料子远一些,使火焰顺畅、有力。
(2)在中控筒扫上看,能够更直观、简便。(示意图)
窑头 1#轮带(4.3m) 2#轮带(29.1m) 3#轮带(58m) 窑尾
方向 方向
(1)在筒扫上看,烧成带的窑皮长度应该在20m~25m之间,筒体温度分布均匀,没有高温点,温度在300℃~350℃,过渡带筒体温度在350℃左右,此时的火焰是完整、活泼、顺畅的,燃烧器的位置比较合适,烧成的熟料也是理想状态,如图(1)。
(2)如果从筒扫上看,前面的温度较高,而烧成带后面部分温度正常,说明燃烧器的位置离物料远了,或者火焰可能分叉,变散,火力不集中;如果烧成带后部分温度较低,烧出来的熟料大小不一,结粒不均匀,说明燃烧器此时对于y轴处于低的位置,如图(2)。如果烧成带后温度仍然偏高,特别是2#轮带以后,筒体温度较高,甚至在380℃以上,说明燃烧器此时对于y轴处于高的位置,如图(3)。
(3)如果从筒扫上看,烧成带的温度较低,过渡带的温度也不高,说明烧成带的窑皮较厚,燃烧器靠物料近,熟料经破碎或颗粒熟料经敲击碎后内有黄心料,火焰不顺畅,火焰往物料中“栽”,如图(4)。
以上只是燃烧器位置几种典型的不合理状态,经调整后都能可以找到合适的位置,使之适应窑的煅烧,得到理想的火焰形状和理想的窑皮,我厂经过长期的摸索,使之始终处于(1)的位置,烧成带的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已达到了16个月,且厚度仍然还有140mm左右。
浓度(2)增加轴向风的风量及风速(在原有火焰的状态下)(3)增加一次风量
(3)当煤的水分增加时,煤的水分有内水和外水之分,外水的水分可以通过适当提高出磨气体温度降低水分的含量,而内水需要在110℃左右时,才能蒸发,对于煤磨想降低内水的含量是很困难的,内水高的煤粉通过燃烧器入窑,火焰将会变长,燃烧速度变慢,火焰温度低,黑火头变长,这时应该考虑适当加大二次风对火焰的助燃作用,增加二次风与一次风的风量混合;提高二次风温;适当把燃烧器退出一些,利用二次风提高火焰的燃烧速度等手段以达到提高火焰温度的目的。
下面从燃烧器的位置对窑况的影响做一简要论述:
一般来说,在安装时,燃烧器在处于水平位置时中心点与窑的截面中心点同处于一个点上,每次检修结束前对燃烧器的位置多进行一次校正和核对,正常生产时,如何对燃烧器的位置的正确与否进行判断,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浅谈一下如何调整在煅烧时燃烧器的位置。
(1)从窑面上看,火焰的形状应该是完整有力、活泼的,不能冲刷窑皮,也不能让火焰顶住物料煅烧,正常情况下应该火焰的外焰与窑内带起的物料相接触,如果燃烧器的位置太偏上,火焰会冲刷到窑皮,筒体局部温度偏高,降低窑衬的使用寿命,且烧成带的窑皮会向后延伸,窑内的热工制度紊乱,严重时,投料煅烧不久就会红窑,此时应该适当地调整燃烧器,使其向物料方向靠近,使火焰的外焰与物料接触,如果燃烧器的位置离料太近,火焰会顶住物料,冲击在料子中,造成顶火逼烧,未完全燃烧的煤粉被翻滚的物料包裹在内,烧成带还原气氛严重,物料中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,形成黄心料,降低熟料的质量,还原气氛严重的窑内气体被带入预热器系统,入预热器的物料与还原气体混合,降低物料出现液相的温度,使预热器系统结皮,甚至堵塞,影响窑的正常煅烧,此时应该适当地调整燃烧器离料子远一些,使火焰顺畅、有力。
(2)在中控筒扫上看,能够更直观、简便。(示意图)
窑头 1#轮带(4.3m) 2#轮带(29.1m) 3#轮带(58m) 窑尾
方向 方向
(1)在筒扫上看,烧成带的窑皮长度应该在20m~25m之间,筒体温度分布均匀,没有高温点,温度在300℃~350℃,过渡带筒体温度在350℃左右,此时的火焰是完整、活泼、顺畅的,燃烧器的位置比较合适,烧成的熟料也是理想状态,如图(1)。
(2)如果从筒扫上看,前面的温度较高,而烧成带后面部分温度正常,说明燃烧器的位置离物料远了,或者火焰可能分叉,变散,火力不集中;如果烧成带后部分温度较低,烧出来的熟料大小不一,结粒不均匀,说明燃烧器此时对于y轴处于低的位置,如图(2)。如果烧成带后温度仍然偏高,特别是2#轮带以后,筒体温度较高,甚至在380℃以上,说明燃烧器此时对于y轴处于高的位置,如图(3)。
(3)如果从筒扫上看,烧成带的温度较低,过渡带的温度也不高,说明烧成带的窑皮较厚,燃烧器靠物料近,熟料经破碎或颗粒熟料经敲击碎后内有黄心料,火焰不顺畅,火焰往物料中“栽”,如图(4)。
以上只是燃烧器位置几种典型的不合理状态,经调整后都能可以找到合适的位置,使之适应窑的煅烧,得到理想的火焰形状和理想的窑皮,我厂经过长期的摸索,使之始终处于(1)的位置,烧成带的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已达到了16个月,且厚度仍然还有140mm左右。
火焰的形状有宽、长、窄、短四种概念来确定,我厂pillard燃烧器在设计的时候,厂家根据我厂提供的煤粉质量分析报告设计最佳的火焰形状是在(0、0)位置(各风管道的通风截面积在0、0位置时为通风量最大),这时候就能够得到理想的火焰形状,完整而有力。燃烧器的结构如图:
该燃烧器调整火焰的形状是通过调整各管道的通风截面积来实现的,在(0、0)位置时,轴向风和轴流风的通风截面积达到最大,根据调整风量来得到合理的出口风速。
火焰的宽度和长度是由轴流风的风量及风速来决定的,一般来说,轴流风的风速和风量的加大,(在轴向风不动的情况下)将得到宽而长的火焰,轴向风的风速和风量的加大(在轴流风不动的情况下),将得到窄而短的火焰,火焰形状的确定是通过轴流风和轴向风的相互影响,相互制约而得到预期的火焰形状,火焰形状的稳定是通过中心风来实现的,中心风的风量不能过大,也不能过小,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达到稳定火焰的目的。对于我厂的情况,中心风的压力应该控制在60mbar~80mbar之间比较理想,轴流风在240mbar~260mbar,轴向风在230mbar~250mbar,各风道的通风截面积不小于90%的情况下,对各参数进行调整。对于以上所有的调整,要想得到火焰形状的改变需要有稳定的一次风出口压力来维持,通过稳定燃烧器的总压力,改变各支管道的通风截面积来达到改变火焰形状的目的。具体火焰形状的变化如下图:
在调整火焰形状的时候,要杜绝走极端的现象,当火焰过粗的时候,此时也会很长,很软。当火焰过细的时候,火焰又会太短,烧成带要求火焰具有一定的长度、宽度、位置和温度,并保证火焰的形状完整、活泼、有力,这就需要我们长期的观察和总结经验。
下面通过煤质的变化对于火焰形状的趋势做一概括:
(1)当煤灰份变高时,煤粉的燃烧速度变慢,火焰变长,火焰的燃烧带变长,如何调整火焰使其在最佳的状态下煅烧,应该从以下几点考虑:(1)提高二次风温或利用更多的二次风,加强一次风和二次风与煤粉的混合程度 (2)降低煤粉的细度和水分(3)改变轴向风和轴流风的风量比例(4)增加一次风风量,减小煤粉在一、二次风中的浓度
(2)当煤的挥发份变高时,煤粉发火快,焦碳颗粒周围的氧气浓度降低,易形成距窑头近,温度偏低,高温部分变长的火焰,此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调整火焰的形状:(1)增加火焰周围的氧气浓度(2)增加轴向风的风量及风速(在原有火焰的状态下)(3)增加一次风量
(3)当煤的水分增加时,煤的水分有内水和外水之分,外水的水分可以通过适当提高出磨气体温度降低水分的含量,而内水需要在110℃左右时,才能蒸发,对于煤磨想降低内水的含量是很困难的,内水高的煤粉通过燃烧器入窑,火焰将会变长,燃烧速度变慢,火焰温度低,黑火头变长,这时应该考虑适当加大二次风对火焰的助燃作用,增加二次风与一次风的风量混合;提高二次风温;适当把燃烧器退出一些,利用二次风提高火焰的燃烧速度等手段以达到提高火焰温度的目的。
下面从燃烧器的位置对窑况的影响做一简要论述:
一般来说,在安装时,燃烧器在处于水平位置时中心点与窑的截面中心点同处于一个点上,每次检修结束前对燃烧器的位置多进行一次校正和核对,正常生产时,如何对燃烧器的位置的正确与否进行判断,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浅谈一下如何调整在煅烧时燃烧器的位置。
(1)从窑面上看,火焰的形状应该是完整有力、活泼的,不能冲刷窑皮,也不能让火焰顶住物料煅烧,正常情况下应该火焰的外焰与窑内带起的物料相接触,如果燃烧器的位置太偏上,火焰会冲刷到窑皮,筒体局部温度偏高,降低窑衬的使用寿命,且烧成带的窑皮会向后延伸,窑内的热工制度紊乱,严重时,投料煅烧不久就会红窑,此时应该适当地调整燃烧器,使其向物料方向靠近,使火焰的外焰与物料接触,如果燃烧器的位置离料太近,火焰会顶住物料,冲击在料子中,造成顶火逼烧,未完全燃烧的煤粉被翻滚的物料包裹在内,烧成带还原气氛严重,物料中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,形成黄心料,降低熟料的质量,还原气氛严重的窑内气体被带入预热器系统,入预热器的物料与还原气体混合,降低物料出现液相的温度,使预热器系统结皮,甚至堵塞,影响窑的正常煅烧,此时应该适当地调整燃烧器离料子远一些,使火焰顺畅、有力。
(2)在中控筒扫上看,能够更直观、简便。(示意图)
窑头 1#轮带(4.3m) 2#轮带(29.1m) 3#轮带(58m) 窑尾
方向 方向
(1)在筒扫上看,烧成带的窑皮长度应该在20m~25m之间,筒体温度分布均匀,没有高温点,温度在300℃~350℃,过渡带筒体温度在350℃左右,此时的火焰是完整、活泼、顺畅的,燃烧器的位置比较合适,烧成的熟料也是理想状态,如图(1)。
(2)如果从筒扫上看,前面的温度较高,而烧成带后面部分温度正常,说明燃烧器的位置离物料远了,或者火焰可能分叉,变散,火力不集中;如果烧成带后部分温度较低,烧出来的熟料大小不一,结粒不均匀,说明燃烧器此时对于y轴处于低的位置,如图(2)。如果烧成带后温度仍然偏高,特别是2#轮带以后,筒体温度较高,甚至在380℃以上,说明燃烧器此时对于y轴处于高的位置,如图(3)。
(3)如果从筒扫上看,烧成带的温度较低,过渡带的温度也不高,说明烧成带的窑皮较厚,燃烧器靠物料近,熟料经破碎或颗粒熟料经敲击碎后内有黄心料,火焰不顺畅,火焰往物料中“栽”,如图(4)。
以上只是燃烧器位置几种典型的不合理状态,经调整后都能可以找到合适的位置,使之适应窑的煅烧,得到理想的火焰形状和理想的窑皮,我厂经过长期的摸索,使之始终处于(1)的位置,烧成带的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已达到了16个月,且厚度仍然还有140mm左右。
浓度(2)增加轴向风的风量及风速(在原有火焰的状态下)(3)增加一次风量
(3)当煤的水分增加时,煤的水分有内水和外水之分,外水的水分可以通过适当提高出磨气体温度降低水分的含量,而内水需要在110℃左右时,才能蒸发,对于煤磨想降低内水的含量是很困难的,内水高的煤粉通过燃烧器入窑,火焰将会变长,燃烧速度变慢,火焰温度低,黑火头变长,这时应该考虑适当加大二次风对火焰的助燃作用,增加二次风与一次风的风量混合;提高二次风温;适当把燃烧器退出一些,利用二次风提高火焰的燃烧速度等手段以达到提高火焰温度的目的。
下面从燃烧器的位置对窑况的影响做一简要论述:
一般来说,在安装时,燃烧器在处于水平位置时中心点与窑的截面中心点同处于一个点上,每次检修结束前对燃烧器的位置多进行一次校正和核对,正常生产时,如何对燃烧器的位置的正确与否进行判断,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浅谈一下如何调整在煅烧时燃烧器的位置。
(1)从窑面上看,火焰的形状应该是完整有力、活泼的,不能冲刷窑皮,也不能让火焰顶住物料煅烧,正常情况下应该火焰的外焰与窑内带起的物料相接触,如果燃烧器的位置太偏上,火焰会冲刷到窑皮,筒体局部温度偏高,降低窑衬的使用寿命,且烧成带的窑皮会向后延伸,窑内的热工制度紊乱,严重时,投料煅烧不久就会红窑,此时应该适当地调整燃烧器,使其向物料方向靠近,使火焰的外焰与物料接触,如果燃烧器的位置离料太近,火焰会顶住物料,冲击在料子中,造成顶火逼烧,未完全燃烧的煤粉被翻滚的物料包裹在内,烧成带还原气氛严重,物料中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,形成黄心料,降低熟料的质量,还原气氛严重的窑内气体被带入预热器系统,入预热器的物料与还原气体混合,降低物料出现液相的温度,使预热器系统结皮,甚至堵塞,影响窑的正常煅烧,此时应该适当地调整燃烧器离料子远一些,使火焰顺畅、有力。
(2)在中控筒扫上看,能够更直观、简便。(示意图)
窑头 1#轮带(4.3m) 2#轮带(29.1m) 3#轮带(58m) 窑尾
方向 方向
(1)在筒扫上看,烧成带的窑皮长度应该在20m~25m之间,筒体温度分布均匀,没有高温点,温度在300℃~350℃,过渡带筒体温度在350℃左右,此时的火焰是完整、活泼、顺畅的,燃烧器的位置比较合适,烧成的熟料也是理想状态,如图(1)。
(2)如果从筒扫上看,前面的温度较高,而烧成带后面部分温度正常,说明燃烧器的位置离物料远了,或者火焰可能分叉,变散,火力不集中;如果烧成带后部分温度较低,烧出来的熟料大小不一,结粒不均匀,说明燃烧器此时对于y轴处于低的位置,如图(2)。如果烧成带后温度仍然偏高,特别是2#轮带以后,筒体温度较高,甚至在380℃以上,说明燃烧器此时对于y轴处于高的位置,如图(3)。
(3)如果从筒扫上看,烧成带的温度较低,过渡带的温度也不高,说明烧成带的窑皮较厚,燃烧器靠物料近,熟料经破碎或颗粒熟料经敲击碎后内有黄心料,火焰不顺畅,火焰往物料中“栽”,如图(4)。
以上只是燃烧器位置几种典型的不合理状态,经调整后都能可以找到合适的位置,使之适应窑的煅烧,得到理想的火焰形状和理想的窑皮,我厂经过长期的摸索,使之始终处于(1)的位置,烧成带的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已达到了16个月,且厚度仍然还有140mm左右。